近日,中山市下发《2015年中山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》,明确今年将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和质量安全监管,保障粮食质量安全;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及信用体系建设;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,启动“智慧食药监”建设;同时,力争在今年底前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级达到B级以上。此外,中山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围,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。
根据《工作安排》,中山今年将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,制定权责清单及风险清单,明确市、镇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,推动执法重心下移。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加工、流通及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,规范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、食品摊贩、网络销售等的管理。同时,提升集体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,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级达到B级以上。此外,还将探索建立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分级管理体系。体系建设方面,据介绍,中山今年将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。加快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,优先将生猪和“三品一标”食用农产品纳入追溯试点范围,推动食用农产品实现可追溯。加大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系统推广应用,建设婴幼儿配方食品、食用油和酒类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。
此外,则是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。逐步建立企业信用记录、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和食品信用分级分类标准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奖惩机制,探索出台食品安全守信激励政策,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、简化程序等“绿色通道”。同时,完善“曝光台”、有奖举报、“黑名单”等制度。
启动“智慧食药监”建设
从市食药监局获悉,中山目前已启动“智慧食药监”建设,建立基于G IS地理信息系统,覆盖市、镇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食品药品大数据监管系统。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、食品经营许可信息平台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、重要食品追溯系统等项目的实施进度。
此外,据《工作安排》显示,中山市今年还将完善三级食品检测网络。加快市食品药品综合检测中心建设和人员划转,使中心尽快投入使用。发挥镇区快检中心的农残、兽残、水产、生产流通食品快检功能,以及72个市农贸市场自行申请食品质量检测服务点(食品安全投诉点)对叶类蔬菜农残和瘦肉精类残留的快检作用。推进食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、消费各环节的快筛快检,完成2015年民生实事提出的50万份快检任务。